• 我们的新时代
  • 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寻茶组内容
  • 临沂市人民政府

百姓家常

您的位置:首页> 百姓家常

临沂古城墙兴衰

时间:2024-06-25 09:26:56 作者:临沂民生网

  临沂古城始建于春秋鲁哀公三年,历经2450年历史,最终在1958 年大炼钢铁的声浪中彻底消失。古城旧址在城区东北隅,最初的城墙是夯土建筑,明朝改为砖砌。城池在历代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为我军解放临沂城的一大障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古城曾为琅琊国国都长达300多年,以后成为鲁南商埠,为临沂的文明融铸了不少辉煌。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明争暗斗,以强欺弱。公元前492年(春秋鲁哀公三年),鲁国为保卫都城曲阜,在这里修建国防重镇,名为启阳邑,为临沂城奠定基础。临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鲁国派两位将军驻守启阳城。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临沂一带战事频仍,齐国军师孙膑,在城南马陵古道智斗魏国大将庞涓,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隋朝末年,临沂成为主战场,民间有罗成战死在陷泥河的传说。元代沂州设分元帅府,明代设沂州卫,多次发生战争,孔庙遭破坏,古城也损失严重。

  夯土城池经过千余年的风吹雨淋,战事损伤,已千疮百孔,既不美观,也不坚固。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沂州指挥周德首次主持破土城,筑砖城,土城经历1860年风雨变幻,完成了历史使命。130年之后(明弘治十一年),沂州知州张风在原有基础上增筑。明嘉靖年间,正是世界文化大变革时期,北京增修长城,曲阜增修孔府、孔庙等。受大气候影响,沂州府在老城开挖河流,将西来向南流的涑河,在城西一分为二,一股继续南流,另一股经城北流入沂河。以后南流逐渐消失,城北开挖的人工涑河,成为该河入沂河的主渠道,至今犹存。另外,又在城西门外开挖青龙河,修建五孔桥,经城南向东流,使古城四面环水,为古城增添秀丽景色。

临沂古城墙根

  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沂州知州谢杰伊主持整修四门并添建城楼,使城池形成相当规模。同时还建有瓮城,瓮城是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作为战时防御工事。然而临沂城池也和长城一样,屡遭破坏,多次维修。1668年(清康熙七年),城、临沂发生大地震城墙多处坍塌,女墙俱毁,南、北、西三座城楼倒塌,仅剩东门。瓮城也倒塌。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知州邵士申请银8000余两,主持重修,不仅修复了原貌,还新建了项目。由于火器的发展引进,瓮城防御已渐之失色,本次重修,瓮城未再建。新修的城池呈椭圆形,东西略长,南北稍短,周长9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宽一丈,有城垛口3782个,战时用于防守射击。另外,还有城堡50座,炮台4座,分布在四周。环绕城周围,城内设东西南北四道马道,马道系历代驻城守军巡逻的道路,宽一律8尺,绕城内一周,各以方位相区别。城外环城壕深一丈,宽一丈六,内注满水成为护城河,这样既在城外设了一道防线,又为四周增加秀丽景色,现在经重修,景色更加秀丽。城墙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大门,各门皆建城门楼,南门为三层,其余三门为二层。各门皆有一个应景响亮的名字题于门额:南为望淮门,眺望淮河之意,旧址在今沂州路市展览馆大门北侧;北为宗岱门,敬泰山,旧址在今沂蒙路河南200米处;东向大海,名为镇海门,旧址在今兰山路东段市供销学校大门东 200米处;西望蒙山,名为瞻蒙门,旧址在今兰山路孔庙大门西200米处。四门中南门为正门,门外建有接官亭,大官进城或重要活动,皆走南门。

  1945年9月,解放临沂城,参战部队在南门举行入城式,城内居民在大门内外夹道欢迎。

  1673 年重修的临沂城,后经多次破坏,增修,但其规模基本延续到建国以后。

  另外,上世纪三十年代,范筑先任临沂县长时,又在南门里修了一条石板马路,取名中山街。南门楼、中山街、接官亭,构成城区三大景观,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他们说,到临沂不看三景,不进临沂城。1953年,笔者随沂水地委报社迁到临沂,创办《临沂大众》报。当时,三景犹存,加之中山街的店铺和南门外的说书场,使这一带成为闹市区,人潮如流,节假日观景、购物,登城门楼,累了坐在接官亭的石凳上休息,心情格外惬意……

  砖砌城池到1958年消失,虽然仅存590年,但历经的战火却大大超过了土城时代。1851年(清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讨伐清政府。幅军在江苏起义响应,组织船只沿江河北上,纤夫拖船。徐州、郯城、临沂等地百姓追随,船工、纤夫累数10万。翌年张雪等人率队攻打临沂城,破门而入,杀死清朝官员兰山县把总。1852年安徽捻军又起,武装对抗官府。1863年2月,捻军李城部逼近临沂城,沂州知府文彬等率兵勇1600余人迎击。捻军四路攻城,官军紧闭四门,凭借城防工事力战。战斗异常激烈,城墙和民房遭破坏。1927年5月,6万北伐军攻至鲁南,24日进到沂河东岸,与守军直鲁军第四师方永昌部激战4小时,方军撤进城内紧闭城门,北伐军第三十六军当日攻城,因城防工事坚固,三昼夜不克。随后北伐军派飞机轰炸临沂城,城墙严重受损。1938年3月,曾在南京制造大屠杀的日军板垣师团进逼临沂,抗日将领庞炳勋、张自忠率四十军、五十九军在临沂阴击敌人,在民众配合下,苦战50昼夜, 毙伤日军 6000 余人,揭开台儿庄战役序幕,史称临沂战役。战役中日军频频派出飞机轰炸临沂城,北门俱毁。中国部队转移以后,板垣师团屠城10日,杀害居民 3000多人。日军在屠杀的同时,还纵火焚城,东起火神庙,西至西门里,南到洗砚池街以南,北至石牌坊,大火连续六七天不息。灾难过后,城内人烟稀少,有的居民区三年无人烟,荒草蓬蒿高于屋檐,粼粼白骨到处可见。

  日军盘踞临沂城后,修复北门,加修城防工事,城墙加高到15米,宽12米,上面能跑汽车,另外还架设铁丝网、修暗堡等,使城池更加巩固。1945年我军解放临沂城,在城西北角挖坑道,用一材炸药炸开城墙,北门也被炸毁,建国初北门已不复存在,尚有三门。以后居民自动从城墙上拆砖石用,上世纪50年代初东西门渐渐拆除。笔者曾遇一老人在东门拆找石灰用,他说明朝的石灰好,现在还能用,看来老人了解地震、战争时东门基本没受大的损坏。1958年大炼钢铁,拆砖石建高炉,城墙毁之殆尽。

  现在只有西关富民小区、沂州路北段东部小区两处地势较高,那就是城墙痕迹,在默默记载历史。

  编辑:季本晨

  来源:潘兆仲著《沂蒙文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