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祖寶誥
志心皈命礼
三天承道法,风流自在仙。
混迹人寰,畴识鱼龙之别;浪歌尘市,孰知春雪之词。
洒墨汁以成花,莲开五色;提懿筐而示象,鹤载千葩。
曩无余赀,悉周贫乏;板能振响,动醒王侯。
不衫不履之妆,至化至神之诣。
普度群生,广修亿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万花洞天帝主,流光耀采天尊。
蓝采和祖师是道教八仙之一,他手持花篮。由于他的身世、姓名无明确出处,加上传闻其外型为貌似少女的男孩,或是兼具男女的特征,种种传说与特点皆使得蓝采和的形象神祕莫测。因此他是八仙中最难懂的一位,也是最贴近大众百姓的一位。
一说蓝采和姓许名坚,唐时仙人,状如乞丐,为“八仙”中社会地位最低者。据传他常身穿破蓝衫,手持大拍板,在闹市行乞,乘醉而歌,云游天下。又传如下:(蓝采和)在勾栏里唱杂剧,年五十岁做寿时失误官身,被官府棒打四十大板,后被钟离权引度成仙。他的事迹在《续仙传》、《南唐书》、《确潜类书》等书中均有记载。元杂剧《蓝采和锁心猿意马》、《汉钟离度脱蓝采和》、《蓝采和长安闹剧》等剧本对蓝采和的姓名也都有不同的说法。
南唐沈汾《续仙传》:“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后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说的是:蓝采和,不知那里人。经常穿着破烂的衣服,带着六吋的腰带,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夏天时在长衫内穿厚厚的内衣,冬天时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气彷如蒸气一般。每次在大街中讨饭,手持大拍版,长三呎余。醉了就唱歌。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时好像是发狂,但又不是。歌词随意而作,歌中充满了仙意,而且变幻莫测。把得到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就是掉了也不顾。有时赠与穷人家,有时花在酒肆中。周游天下,有人在孩童时见过他,至老后再见着他,蓝采和的容貌依旧。后来有人见他在壕梁酒楼上饮酒,听见有笙萧的声音,忽然乘着鹤而飞上天空,抛下靴子,衣衫,腰带,拍版,慢慢而升。
《踏踏歌》
踏踏歌,篮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东游记》第19回中记载的《采和持板踏歌》,计12首,内容如下:
蓝采和者,乃赤脚大仙之降生也。身虽为人,不昧本性。放荡不羁,玩游一世。常衣破蓝衫大带,墨水腰带,阔三寸余,一脚着靴,一脚赤足。夏则衫内加絮,暴烈日中而不汗;冬则单衣而卧雪,耳口鼻气出如蒸。每于城市乞钱,手持大拍板长二尺余,醉则踏歌,老幼皆随观之。似狂非狂,歌则随口而作,皆有神仙意,人莫之测。得钱则用绳缚之而行,或散去亦不之顾,见其钱或赠贫者,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自儿童时见之者,及白发之时,复见之,其颜貌如故,衣履如旧。后遇铁拐,相与讲道。一日,于濠梁酒楼上饮酒。闻空中有笙萧之声。忽然乘白鹤而上,落下衣衫靴带,相移冉冉而去。人视其服,乃玉也。旋亦皆失去。后复每每见之。
一说,农历七月廿五日为蓝采和祖师仙诞日。
采和歌词十二首。
一歌云:
时人想云路,云路杳无踪;
高山多险峻,涧涧有真龙。
碧草前兼后,白云西复东;
欲知云路近,云路在虚空。
二歌云:
我见世间人,生而还复死;
昨朝犹二八,壮气胸襟土。
如今七十过,困苦形憔悴;
恰似春回花,朝开暮落矣。
三歌云:
白鹤那肯化,千里作一息;
欲往蓬莱山,将此无粮食。
未达毛羽落,离群心惨恻;
却归旧来巢,妻子不相识。
四歌云:
垂柳暗如烟,飞花飘似雪;
夫居离妇州,妇在思夫县,
各在天一涯,何时复相见?
寄语明月楼,莫栖观飞燕。
五歌云:
骝马珊瑚鞭,驱驰荡荡道;
自怜美少年,不信有衰老。
白发应会生,红颜岂长保;
但看见邱山,介是蓬莱岛。
六歌云:
本志慕道伦,道伦常护亲,
时逢桃源客,每接话神宾。
谈玄明月夜,穷理日临晨;
万机但泯迹,方识本来人。
七歌云:
铁笔大纵横,身材极魁梧;
生为有胆身,死作无名鬼。
自古如此多,君今争奈何?
可来白云里,教你紫芝歌。
八歌云:
浩浩黄河水,东流长不息;
悠悠不见清,人人寿有极。
我俗乘白云,曷由我生翼;
唯当少壮时,行住须努力。
九歌云:
我今有一襦,非罗复非绮;
借问作何色?不红亦不紫。
夏天将作衫,冬天将作被,
冬夏递互用,长年只如是。
十歌云:
世事何悠悠,贪心未肯休;
听尽天地名,何时得歇头?
四时凋变易,八节急如流;
为报大宅主,云地骑白牛。
十一歌云:
高高山顶上,四顿极无极;
独坐无人知,孤月寒照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中本是仙。
十二歌云:
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
昔日贫于我,今笑我无钱。
渠笑我在后,戏笑渠在前;
相笑倘不止,东边复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