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新时代
  • 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寻茶组内容
  • 临沂市人民政府

本站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本站资讯

顾文晓:孔子学堂走进乡村 美德新风扑面来

时间:2017-03-24 16:42:16 作者:我的信息


“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走进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顾沙沟村协和三路,朗朗书声不绝于耳,循声近前,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普通农家砖瓦宅院浮现眼前,只见古色古香的巨幅匾额悬挂门楣,上书“孔子学堂”四个鎏金大字,两只大红灯笼映衬下的“礼仪忠孝传承清新世风,诚信和谐营造良好家训”的大红对联显得格外显眼,这里便是北京英贝教育集团董事长、山东临沂协和国际学校校长顾文晓创办的“孔子学堂”了。

学堂由两间陋室改造而成,步入学堂,孔子画像悬于正堂中央,“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的字画、二十四孝的图文故事由内向外整齐分列两旁,室内整齐地安放着20余对桌椅,学生们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环境庄严肃穆,他们大部分都是两鬓发白的中老年人,时而齐声诵读儒家经典,时而专心致志地听从老师教诲,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人的私塾课堂上……
时代呼唤美德 乡村渴望回归
作为成功的教育企业家,顾文晓是从顾沙沟村走向临沂,走向北京,走向全国的。他经常说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不忘家乡,出国不忘祖国。感恩之心对他来说,不是一个亮闪闪的词,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是应为之事,应担之责!
数年来,顾文晓捐资扶贫济弱。时值隆冬腊月,冰雪覆地、寒风刺骨,他探望家乡的一位孤寡老人,惊讶地看到老人家中又破又脏的桌子上放着一碗被冻实的稀饭,旁边摆满了两天前儿女送的节礼。在床上,一位80多岁耳聋眼花的老人两天没有喝过一口热水,嘴唇干裂得都出了血……泪水打湿了顾文晓的眼眶,他不敢相信,也不能相信有儿有女的家庭还会上演这样的人间悲剧。
顾沙沟村过去有4条泥泞难行的路,顾文晓于2005年捐资20万修筑了两条,2016年再次捐资70万高标准修好了剩余的两条路。2016年修的路有20公分厚,已经够结实了,但是修路过程中,有的村民却又用水泥把自家门口加高了些,有人告诉顾文晓,他们就是想让水从自家门口流到其他家低的地方;修路后剩了点沙和石子,被个别村民一哄而抢。
这几件小事深深刺痛了顾文晓:为什么有的儿女对健在的父母不管不问,却在父母去世后大张旗鼓地铺张办丧事、比排场?为什么个别村民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却不断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为什么曾经民风淳朴的乡村,却在当今上演着这么多悲喜剧?顾文晓发现村民的心不平比路不平更可怕,他认为教化比施舍更有意义,故土村民的精神家园缺少了“魂”,醇厚民风失去了“源”,文明礼仪之“根”在乡村缺乏赖以厚植的沃土。百善孝为先,行善乃为人之本。顾文晓想从人之本源开始,从“孝”字入手,从吃饭、问候礼仪等小事善事来“注魂”,正本清源,寻找并回归乡村文化之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必须汲取儒家圣贤文化的营养,因此,他下决心把孔子学堂引进顾家沙沟村,用圣贤教诲唤醒乡村的传统美德,他用短短的两天就把大伯留下的老宅修葺一新,2016年12月26日,孔子学堂正式开学授课。
创建学堂 教化育人
“我创办这所孔子学堂,主要是通过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培育向善、尚孝、感恩的民风,让家乡变成一个有文化信仰、有道德追求的‘好村’,让这里的村民都成为‘好人家’。”2017年1月18日,在孔子学堂揭牌典礼上,顾文晓的眼中满是期待。“孔子学堂要实现三大目标,第一个是顾沙沟村506户人家每家出一个人读3年孔子学堂,通过分批分次学习,为他们铸魂,带动全村村民风气的改善。第二个是3年后,礼仪运用方面,无论什么场合,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熟练运用鞠躬礼、接物礼、吃饭礼等礼仪;孝敬老人方面,全村要达到90%的村民知道必须孝敬老人,30%以上的村民知道如何孝敬老人,5%的村民时刻为老人着想;向善感恩方面,村民们要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时刻为对方着想,时刻为美好的未来着想。第三个是更长时间后,要实现真正的精神富有,达到村民人格放大、心胸宽广,全家尊老爱幼、和谐幸福,全村向善尚孝、‘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我们每天下午六点进行‘六点礼’拜至圣先师仪式,接下来,第一节课是礼仪的学习与巩固,第二节课是学习《孝心百句》、《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本村村民都可以免费入学,每天学堂里都挤得满满当当的。”孔子学堂的王美芝老师说。
在孔子学堂每天都进行的学分考核,与识文断字毫无关系,而是针对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下午6点钟教室准时锁门,迟到者无法进入;行问候礼时弯腰要达到30度,谢谢老师完全说完后才能深鞠躬;坐姿、站姿、读姿、行为礼仪、物品摆放等一些很细节的东西都有具体考核标准……“我们不比穷富、孬好、胖瘦、黑白、吃穿,只比感恩、比行善,过去村民和不孝敬不善良的人比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是跟孔子、孟子等圣人的标准比。”顾文晓说。孔子学堂学分每天一公布,根据学分对学的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予以重奖,于是,学生每天比出义工多少,比行为礼仪做的是否标准到位,比帮老人洗衣做饭等做家务的勤快程度……

短短几天,参与学习的村民们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便出现了明显变化。“过去公媳关系不和的孙如兰,如今每天主动为老公公洗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十分孝敬。村民顾洪银道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过去一直认为自己很孝顺,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只是物质给予的多,但精神上付出的少,对老人应多一些精神层面和实际行动的关爱……”第二期班长、学生曾庆云感触颇深。
行善事永不止步
谈及未来,顾文晓希望能捐资建设容纳5000余人的更大的孔子学堂,让全册山街道、甚至全罗庄区的群众都能分批次免费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家乡走出的顾文晓,正以春风化人的担当和胸怀,让孔子学堂成为星星火炬,用中华传统美德,点亮了乡村一颗颗迷茫的内心,引领着村民向文明出发。(通讯员: 王戈 王庆龙 付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