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靴子”落地,雄安新区将承接哪些非首都功能?它相比深圳和浦东,定位有何不同?新区的设立将如何影响区域发展?对当地居民又有何影响?记者采访多位专家给出解答。
1 新时期雄安新区定位和建设有何不同?
符合世界标准 绿色智慧新城
河北省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陈璐表示,继深圳和上海浦东之后,雄安新区成为第三个国家级的新区,它跟前两者不一样,深圳当时的定位主要是对外开放功能,浦东是综合改革和金融功能。
陈璐说,雄安新区主要以平原地区为主,大部分为耕地。在一片开发强度低的空地上建设新区,没有历史包袱,这是它的优势。
中央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突出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首先就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而且必须是国际一流的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这种国际上最先进标准的低碳新城,中国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的低碳新城,国际上也没有。”陈璐说,现在就是要重新规划一个国际领先标准的低碳的、绿色的新城,搞一个样板。“一张白纸好画,这是个机会,不过也很难。”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等六校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认为,如今雄安新区建设的时代不同了,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不一样,如今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更加突出。所以,雄安新区一定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具有全球视野、符合世界标准。
“建设过程中要把打造和提升地方品质作为开发建设的关键,不能盲目地追求大和速度。”他说。
2 雄安新区将承接哪些非首都功能?
发展高端产业带动产业转型
根据中央的要求,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具体会承接哪些功能?原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陈智国说,目前来看,应该会承接首都新兴产业的功能、相应的科研教育功能、部分央企的职能性机构、部分行政办公职能。
新兴产业有何作用?陈智国认为,所承接的新兴产业功能,能够引领河北创新的崛起。
“大家一想到河北,首先想到的是传统工业。”他说,这次中央要求建绿色新城,发展的是绿色、高精尖的产业,这种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没有影响,同时也是对原有传统产业的替代。所以,该区域未来产业肯定是以高端的为主,而不是传统产业,这对整个河北区域大的产业转型方面,是好的带动,可以实现河北区域整体的升级。
另外,他认为,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域还会承担整个大区域的生态职能,因为区域中有白洋淀,所以从文化、生态宜居上的职能也更为突出。
3 雄安新区建设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
提升改善民生带来重大利好
陈璐认为,高端服务业、高新产业的进驻,会慢慢吸引高端人才,会集聚一些人在这生活工作,这有利于城市文明的提升以及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另外,这在就业层次上也有所带动。
杨开忠说,作为部分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的集中承载地,这里会配套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所以,这对改善和提升地方民生,带来了重大利好。
陈智国认为,当地居民会快速跃进一个更高级、更现代化,更有发展内涵的转变。未来,整个生存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就业结构会发生变化。
他说,这个区域以前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区域,主要是农业和一般制造业,未来面临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随之而来就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来的朝九晚五可能就会被新的服务业生态替代,未来生活配套会对这个区域产生长远的影响。
4 对周边辐射时能否形成一个新城市群?
城市等级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城市群除了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还需要实现高度的同城化和一体化。
雄安新区的辐射效应,是否会形成新的城市群?
杨开忠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新的城市群不会出现,而是会在便捷发达的交通体系上,形成一个利于通勤的都市圈。该区域会成为新的主要增长极,对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带动河北特别是冀中南地区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陈智国认为,不会形成新的城市群。不过,新区的设立会对原有区域发展的中心以及区域资源的配置形成影响,河北将实现中部的崛起。因此,河北对周边城市吸引要素的能力和发展条件会发生质的变化。
他说,尤其是导入了首都高端要素后,大手笔的规划可能会引起社会资本的涌入,这会改变周边已有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和速度,会加速城市等级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形成更为合理的城市群架构。
5 区域内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如何调配?
新区配套需要发展培育过程
作为一项历史性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和配套一直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医疗、养老配套指标将全都高于中心城。通州将引进一大批学校、医院等优质资源。据悉,首师大附属中学、人大附中、北京二中、北理工附中,这些学校通州校区已正式挂牌。
医疗资源方面,到2020年,通州区医疗机构床位总数将达到12000张,实现每千人口6.35张。安贞医院、友谊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三甲医院将落户通州。
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未来雄安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如何配置?陈智国说,雄安新区将会是个很均衡的新城,除了更专业的资源之外,还需要高等的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
不过,他认为,从布局上看,雄安新区的公共服务配置跟城市副中心通州的相关配置,并没有竞争关系。
在他看来,两地在发展阶段和安排上,会错位。两地实际上入驻的群体不一样,相应的配套也就不一样。目前通州已经落地了很多教育和医疗资源,北京的高校和医疗资源很多,服务资源会跟着人口和区域的需求走,雄安新区的教育和医疗等配套会有一个培育的、逐步发展的过程。而通州人口群体等,已有存量,所以两地在资源的相对分配上,会有一些阶段性的安排。
6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大城市病?
发展应与当地承载力相适应
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城市发展过程中,伴随经济发展和规模扩大,问题也不断涌现。
近年来,空气污染一直是整个华北区域的“通病”,新区建设中如何有效减缓空气污染?
环保专家彭应登认为,雄安新区目前开发程度较低,相对来说,做好前期规划、建立良好的能源结构和绿色的产业结构后,相比其他开发度较高的城市而言,新区的建设难度低一些,这是河北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优势。
其次,彭应登说,近年来,雄安新区周边制定了严厉的区域大气治理措施,这都为其创造了好的条件。整个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动态的,大环境一直在慢慢改善,保定、廊坊和石家庄等河北空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城市都在加快治理。
他介绍,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雄安新区和北京中心区之间,有固安、大兴等区域,这属于生态缓冲区,避免了将来污染的连片发展,这种格局下,污染累积的几率也大大降低。
杨开忠认为,避免大城市病,要从发展模式考虑。首先发展应与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走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低碳生态的文明发展道路、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他说,机制的建设要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培养一种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文化。另外,大城市病还包括交通等方面,这在最开始的城市规划设计里就要充分考虑好,避免全方位发展,要规划先行。
□新京报记者 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