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一直有个梦,
想去嵩山少林学武功。
就像电影里帅气的超人,
行侠仗义 飞檐走壁……
这首歌恰如其分的唱出了12岁董亮的心声,
只不过,略微不同的是,他没有去嵩山少林寺,而是选择到台儿庄、青岛各地拜师学艺。
时间一晃而过,20多年后回首,董亮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武术。
正仁国术教育创始人——董亮
相信很多男生小时候,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武侠梦终归是梦,很少有人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但董亮做到了!童年里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让董亮毅然决然的走上武术之路。
那个时候的他也不曾料想,这个小小的决定基本铺就了他这一生要走的路。
拜师于太极梅花螳螂拳第四代传人孙德龙老先生,后又拜入临沂著名武术家吴景川前辈精手门门下!师傅的倾囊相授再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董亮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武者。
谈及拜师学武的这段经历,董亮十分感谢自己当初的选择。“当初选择学武并坚持下来,这段经历真的很宝贵,也似乎是冥冥中的一种安排。”
从众多的影像资料和实际经验中,我们都知道练武是一件很苦的事。但在董亮心中,他从未觉得练武有多苦,“真正热爱的东西,不存在坚持一说,发自内心的热爱,你不会觉得苦。”
学了6年武术,做了8年老师,开了10年武术馆,光这些数字堆砌在一起,就足以让我们叹服了!
作为国粹,作为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中国武术的现状却让人堪忧。相比于青黄不接的国内,这些年反而是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武术更感兴趣,更愿意花心思研习中国武术!
他迫切的想改变这一现状!他急切的想唤起国人对武术的热爱!
于是,在2009年3月6日这一天,他创办了正仁武道。
很快,正仁将迎来自己的十周年,这十年,董亮不忘初心,一直秉承着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的使命,不敢有丝毫懈怠。历经十年,董亮带出了成千上万名徒弟。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让他们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而不应该是手机、游戏的奴隶; 不光让孩子会武术还要会说会练会演,这始终是董亮的理念,也始终是正仁的理念。
在打理国术馆日常事务的同时,董亮也会十分关注社会动态。最近频频爆出的滴滴女生受害案件,让董亮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开展一些关于女子防身术的公益课,习武之人,向社会传递安全意识,责无旁贷。
不经意间的一个点,就成为一个使命,
一件事情坚持久了,就成为一种责任。
8月初,董亮带领25名学员参加全国武术俱乐部联赛,斩获12枚金牌 正仁的学员斩获12金7银4铜!这群孩子已经为临沂武术屡获殊荣,去年的全国“武状元杯”全国青少年武术俱乐部联赛(临沂唯一参赛代表队)及第四届山东省武术大会共获得奖牌73枚。
作为总教练,董亮的心里充满骄傲与自豪。学员的每一点成长他都看在眼里,对他而言,孩子的进步是他最大的成就。
“提起练武,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强身健体,但练武的魅力绝不仅仅于此。武术技能是基础,而在学习这个技能的过程中,对于个人尤其是品性正在形成的孩子而言,它会让你性格更加坚韧、勇敢,心态更加平和、豁达,这才是练武最重要的。”
通过武术真的可以让孩子发生很多改变,在一次打坐训练中,附近商家开业,十分嘈杂,董亮发现整个班上几十个学生没有一个睁开眼张望的,这让他非常感动。
除此之外,他还教过自闭症儿童,也正是通过武术的魅力,让他重新打开心扉,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在正仁众多学员中,跟着董亮学武术长达10年8年的都很常见,董亮跟他们亦师亦友,结下了很深的师徒情谊。
正仁发展的这十年中间也走过一些弯路,校区的迅速扩张过,管理的断层以及完备体系的缺失,让董亮也尝到了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惧怕从头再来,因为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他一步步踏出来的,正仁的天下也是他赤手空拳打下来的。
瞅准了教育行业的市场需求,董亮正在筹划一件“大事”。他想要搭建一个一站式教育平台——“正仁汇少儿成长之家”,他想好好做教育,正仁汇少儿成长之家想要提供的是一个集/音/体/美/文/艺等各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这将填补市场的空缺,将教育资源发挥到更大化。
熟悉董亮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极其注重学习的人,从事教育的这十多年,他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武术上,他持续钻研,在研习传统招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新的课程;
在教育上,他经常去全国各地参加教育论坛、学术交流。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指出
创造的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的
现在家庭条件都很优越
孩子的欢乐自然不缺
但缺乏患难的体验,真的好吗?
那么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武术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个人生活上,董亮是一个十分简单朴素的人。 平日里泡茶、读书、练练太极,从来不碰娱乐或者网络游戏。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这有些枯燥和无趣,但是武术和教育带给他的思考、启迪是外人无法理解和想象的。
他喜欢研究一些名人的身上的特质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并运用到自己身上,任正非 、马云、于丹、南怀瑾、俞敏洪都是他学习的对象。
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他的个性,他曾经将严介和的语录整理了整整18页。
董亮说关于未来成大事者必须要具备:军事家的谋略 、政治家的胸怀 、教育家的情怀、诗人的浪漫、艺术家的审美,在敢拉君看来,他都有。
如今的董亮,要忙着教徒弟武术,管理国术馆,忙着装修正仁汇少儿成长之家,他还坚持读书学习精进自己,坚持做公益。
他想做的无非一件事:让武术走的更远一点更久一点,让教育相对更加公平一点,他做这么多只为这一点,即让孩子可以快乐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
中国有句老话“有文治者,必有武功。”
武以德为先,因此武术教学注重德艺兼修。
将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融于日常的教学中,
崇尚武德,尊师重道,
并贯彻在日常的行为中,
是对中华武魂最好的传承。
在武魂培育的过程中,
许多学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董亮会带着这份义不容辞的使命,努力下去。 (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