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该论坛由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委网信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主题是“数字助力 绿色发展”。
在论坛前夕,针对“数字碳中和”有哪些内涵及如何理解其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我会杜少中副主席接受了现场媒体的访问……
问:什么是“数字碳中和”,您怎么解读?
杜: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说就五个字(数字、碳中和),两个领域(数字化、碳中和)。数字化是代指互联网领域。数字化包括所有的数字技术、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碳中和”就是低碳、绿色,用现在最时尚的话说,就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样的国家战略目标。五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把两个领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数字化助力绿色化。
问:数字碳中和都有哪些内容?
杜:“数字碳中和”是个新提法,当然这个含义是确定的,前面我已经回答了。说它是个新提法,也是我们和两个领域的专家研究提出了一个成果性的概念,我们要通过这两个领域的很好结合,为实现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服务。数字技术有两个特性:第一,它是一个工具,它有高效互联这样一个优势;第二,数字行业也是一个耗能的行业,不像大家通常理解的——它是天然的、绿色的。据专家们测算,互联网行业在碳排放当中占总排放量的2%~4%,总排放量100亿吨,那它也是2亿吨,也是相当大的一个数量。但是把数字化和“碳中和”这两个行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就是约定了数字手段,要为碳减排、“碳中和”服务,也就是我们要通过数字化的高效手段来实现绿碳的目标,促成绿色低碳发展。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领域。
具体的内容我们研究初步的有五个方面,当然这五个方面都离不开数字化助力绿色化这样一个总方向。
第一,通过数字化手段,在网络空间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第二,通过数字化手段,建设绿色发展的新平台。第三,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第四,通过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来创新绿色技术,使我们的绿色发展更具有科学性,更具有发展的后劲。第五,数字化助力绿色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
问:“数字碳中和”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杜:这个问题是你不问我都想说的问题,我的工作经历中有个重要部分就是促进环境的公众参与,或者说促进公众参与是我的工作着力点之一。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是一项惠及全体人民的事业,同时必须得让全体人民参加的伟大事业,所以必须是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
从整个社会的框架来说,我们要实现“3060”目标,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都要形成良性社会互动,良性社会互动的主要构成,就是要政府很好地发挥作用,政府完成顶层设计,制定政策,倡导推动低碳发展。其次是企业要发挥碳减排、“碳中和”的主体作用,因为碳排放的大头还是企业端产生的。第三是公众积极参与。
公众参与有几个意义:第一,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说,公众的减排行动是一个量,是一个相当大的量。据各方面的专家测算,公众生活领域的碳排放占全社会排放的50%,甚至更多一点,所以公众的减排意义重大。
第二,公众参与的作用还不仅局限于消费领域、生活领域的减排,公众的参与还会影响到生产领域,一方面每一个公众都有双重身份,他既有职业身份,也有自然人身份。
还有就是公众消费偏好对企业生产有导向作用,还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因此公众参与的作用绝对不可低估。
问:公众怎么参与?
杜:前面说的几条是公众参与的理由,为什么要参加。怎么参加呢?我们现在还要特别注意做好一件事,就是给公众搭建参与的平台,我们说让公众参与,公众也有积极性,但是公众经常会问,我怎么参与,我怎么做叫参与了。那么今天我们告诉大家,低碳生活都是什么样的要求,可持续发展都应该怎么做,大家按照这个去做了,搭建一个平台把大家的排放行为低碳行为记录下来,搭建这个平台总的概念叫普惠,无论是绿普惠还是碳普惠,从这个字面上你能理解普惠吧,普遍、惠及。其实这可以理解为公众参与的最新版,具体怎么做呢?做一个碳账本,让大家在所有分散化平台上,行动、消费所产生的碳减排量,都通过一个本给您记录下来,将来条件成熟了之后,把它给您展示出来,并且按照科学的方法计算出减排量,在市场实现价值,成为您的财富,当然这个目标的全部实现,还有待于碳市场的不断成熟。
问:2035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跟公众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