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微拍文交临沂服务中心
  • 寻茶组内容
  • 临沂市人民政府

临沂经济

您的位置:首页> 临沂经济

临沂:民营经济异军突起 彰显“沂蒙力量”

时间:2018-12-26 21:23:54 作者:临沂民生网

纵观40年改革风云,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成为了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也构成了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40年来,民营经济繁荣堪称临沂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生动脚注。从最初实施“抓大放小”“以退保进、以放促活”战略,再到2008年至2015年,政府先后印发多个促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中小微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强力引擎。

10元钱白手起家做生意,数百商户做活陶瓷洁具大市场

1993年,带着对临沂大市场的憧憬和自己的致富梦,费县农民谢万银揣着从邻居家借的10元钱来到了临沂批发市场打算“闯一闯”,并从此成为华强陶瓷洁具市场首批27家商户之一。25年来,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农村小伙渐渐成长为靠实力说话的品牌山东总代理,闯出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谢万银回忆说,那一年颠簸了两个多小时之后,他走出临沂长途汽车站,马上被西郊大棚底的繁华晃花了眼。走在路上,谢万银手里被人塞了一张传单,传单上写着新建的鲁南陶瓷市场(后更名为华强陶瓷洁具市场)正在招商,他一寻思这就是自己寻找的商机。拿着传单,谢万银走进了市场招商办公室。

“我当时一穷二白,店铺押金、租金啥也交不起,后来幸亏市场经理开明,让我先租一个门头试试,以后赚到钱再把押金、租金补上。”谢万银说。正是在这种开明而灵活的政策激励之下,谢万银有了干劲。拿着租店铺的收据,他回老家找到当地的马赛克厂,一番软磨硬泡之后,赊了一车马赛克,拉到陶瓷市场卖。

一拖拉机马赛克3天就卖完,一算账净赚1000多元,这是谢万银赚到的“第一桶金”。

有了本钱,谢万银拿着钱到淄博进了一车“阴阳砖”。“那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瓷砖,我和媳妇两人雇人装了一车拉回临沂卖,十来天就抢购一空。”他说。

与谢万银一起携手奋斗的,还有其余26家商户。谢万银说,当时大家齐心协力,有货一起卖,抱团找销路,生意越做越顺手,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那时候从早上开门到晚上关门,到处都是乌泱乌泱的人,一车货快的时候几天就卖完了,我店里甚至一天就能卖两三万元的货。”他说。到了2000年左右,鲁南陶瓷市场已成为临沂陶瓷洁具产品最核心的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商户增至数百家,影响力扩大至鲁南苏北地区。

如今的谢万银,凭着优秀的经营头脑和诚信品质,已经在华强陶瓷市场拥有了200多平方米的店铺,更成为广东佛山九牧王建材有限公司的山东总代理。“能有今天的发展,除了靠自己的打拼之外,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市场领导的指导和扶持,才让我们这些个体户的生意蒸蒸日上,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他说。

成千上万和谢万银一样怀揣改变命运梦想的年轻人通过创业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们的奋斗史与临沂民营经济的发展史并轨,构成了改革开放40年临沂民营经济领域的创业者群像。

村民变“股东”年年拿分红,曹家王庄村企改制后更有幸福感

每天上午9点,家住曹家王庄小区62岁的曹祥玺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广场东侧的社区文化中心。“这里就跟家一样,上网、唱歌、跳舞、下棋、看书,还有一群邻居一起玩,真开心。自从退休以后,曹祥玺几乎每天不落地都去社区活动中心,“这搁在20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提起以前的日子,曹祥玺告诉记者,从祖辈起,他们就生活在曹家王庄,是村里的老村民。1997年时,家里只有3间草屋,一家6口都挤在一起,他和爱人则在村里的集体企业上班,每个月收入不到100元,日子过得很紧巴。

“我们村地处城郊,既没有土地,也没有资金。村里的集体企业效益也不好,不仅欠下了380万的债务,1997年除夕夜还因为拖欠电费,全村停电,大家抹黑度过了除夕夜。”曹祥玺说,正是因为那次经历,1998年,村委在曹继廉书记带领下,开始一系列改革,先是实施旧村改造,接着打通连接涑河南北的大通道,后来又在市场、物流、房地产领域迅速做大,让集体企业从欠债变成有固定资产数十亿的大企业。

“曹书记开始改革以后,村里的集体企业越做越大,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2014年,还在全省首创了集体企业改制,让村里居民一分不掏,全部转成股民。”曹祥玺边说边掏出了自家的股权证书。

曹祥玺指着股权证书量化金额一栏告诉记者,当年股权划分共分失地居民补偿股、土地拆迁补偿股、员工股和法人股,他家符合前3种,每人分到了3万股,改制当年就拿到了第一笔分红,每人4800元。

另外,随着企业资产迅速增长,社区里建起了老年公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未成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家长学校、健身广场等一系列便民场所,还给村里的老人们都买了养老保险,让退休老人月月可领退休金;村里年满60岁以上老人,每月还能领取300-500元不等的“零花钱”,过年过节还能收到400元-6000元不等的过节红包。

今年12月29日,恰逢山东兰华集团成立20周年大庆,为了表达心中无法言说的幸福感,曹祥玺所在的同心社区舞蹈队特意编排了两个节目。在临沂,兰华集团、兰田集团、华强集团、金锣集团、君发集团……一个个有影响力的成功企业涌现出来,带动了临沂经济的发展。

“改”变发展动力,民营经济“三次飞跃”成临沂经济主引擎

沂蒙精神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从革命战争年代在战火硝烟中创办工厂,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自力更生、埋头苦干,沂蒙人民用“三次飞跃”把贫穷落后的沂蒙山区打造成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第一次飞跃:“工业农业一齐抓,重点抓工业,抓好工业促农业”。

改革开放前,临沂大中型企业只有11家,三次产业结构为60:18:22。1978年后,国家宣布解禁工商业、家庭副业和农村集贸市场。临沂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鼓励个体经济和联合体经济发展,社队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坚持“工业农业一齐抓,重点抓工业,抓好工业促农业”。到1980年,社队企业发展到3.55万个,实现产值3.74亿元。1984年,公社工业改称乡镇企业。之后,临沂乡镇企业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增幅快速发展。1985年,全省有10个县(市、区)乡镇企业总收入过5亿元,原县级临沂市列第4位。到1989年,临沂地区乡镇企业达到25.48万个,乡镇四级工业产值达到45.8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54.3%。1991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2亿元。

第二次飞跃:“大中小一齐上,既抓顶天立地,也抓铺天盖地”。

改革开放以来,临沂敢于冲破“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实施“抓大放小”“以退保进、以放促活”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围绕骨干企业,先后制定《关于推进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临沂市骨干企业培植规划》《关于实施企业二次创业贡献大美新临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到2017年,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4.9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74家,比1978年增长近10倍;13家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130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第三次飞跃:“以改革促转型,在转型中壮大”。

改革开放初期,临沂工业结构以“五小”工业为主,直到“八五”末,几乎没有大的技改投入。“九五”期间,每年技改投入不足50亿元。从“十五”开始,临沂民营企业加大技改力度,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培育高新产业。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全市累计实施技改项目6325个,完成投资2224亿元。到2010年,全市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2015年-2017年,临沂连续3年实施“千企千项千亿”技改工程,技改投资总量同比增长8.5%。目前,全市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96家,近5年共有1925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库。

截至2018年9月,临沂市市场主体发展到64万余家。其中,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总量达62.8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8.1%。2018年,市场主体新开户10.53万户,同比增长24.02%。当前,临沂正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推动民营企业由过去传统增长型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鲁南商报记者 邵琳 孙飞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