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微拍文交临沂服务中心
  • 寻茶组内容
  • 临沂市人民政府

玉虚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玉虚文化

传统文化带动“汉服经济” 追捧其表更应爱其里

时间:2019-06-22 09:22:15 作者:临沂民生网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日趋重视,以及对年轻人着装风格多样化的包容,身穿汉服上街不再显得突兀,这也带火了包括线上店铺和线下体验店在内的“汉服经济”。高端汉服订单已约到明年底;汉服相关手工配饰供不应求;拍摄汉服写真颇受青睐;举办一场中式婚礼也是众多新人心愿……

汉服是一条线,以文化为魂,它和古琴、手工古饰、摄影、婚礼等都有交融点,形成一条社会礼仪、文化展演在内的产业链。


杜明夏身着汉服表演中式插花。

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 汉服亮相街头渐被推崇

“文化复兴,衣冠先行。”传统文化逐渐兴起,传统服饰最先有所体现。如今在街头、商场,不时会看到身着汉服的美女,她们彰显的是美丽、高雅和文化自信。

关于汉服在临沂的逐渐兴起,有一个人最了解不过了,她就是临沂汉服社创始人杜明夏。“我们有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这个问题从小便是我的疑惑。后来有幸了解到汉服,兴趣使然,在她的组织下,2008年临沂第一家汉服社——临沂汉服社成立。

“你们是在演戏吗?”“想出名想疯了吧。”最开始她们穿着汉服出门,耳边常常响起路人的疑问与评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服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汉服社的成员苦口婆心地解释、推广。有一次一位老大爷看到街头的她们,说了句“这才是咱们老祖宗的衣服啊!”就是这样一句话,竟然让杜明夏感动流泪。“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杜明夏说。

如今她们穿着汉服,再也没有诧异的眼光和不中听的评论。甚至有很多人也喜欢穿着汉服穿街走巷,出入各种公共场合,丝毫不觉得尴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大众已慢慢了解和接受汉服重回现代生活当中。

“汉服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时代脉络,汉服最早兴起在论坛,大概2004年至2012年在贴吧兴起,后来慢慢在QQ、微信兴起。今年年初,汉服在抖音等新兴媒体的带动下火热起来。突然之间,周围的人都在穿汉服,谈论汉服。当然,汉服的兴起并不是单靠一个网络软件,而是社会各方推动和传统文化逐渐深入人心的结果,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外在表现。”杜明夏说。

汉服社的出现也由最初的一枝独秀发展到遍地开花,“近三四年吧,大大小小的汉服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杜明夏说,临沂大学、职业学院都有汉服社团,罗庄、郯城、莒南、沂水等几乎每个县区都有汉服社成立。汉服社之间相互扶持合作,共同推广民族服饰和传统文化。

少则百元多则万元一套 汉服订单已约到明年底

汉服热起来了,“汉服经济”也随之火了。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汉服主要分日常和礼服两种,一般大家平时穿的都是日常装。一套日常装汉服100-600元不等,做工、面料稍有差异,这种日常装一般都是工厂大批量加工,爱好者直接从淘宝就可随时购买。

2015年,服装设计专业出身的欧阳在临沂开设了一家行之堂汉服工作室,主营中端价位的汉服制作与销售。“也就是五六年前吧,人们还将汉服归类为奇装异服,现如今普通大众也知道汉服了。”欧阳说,工作室刚成立时她一个月能接二三十单,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她的订单也越来越多,目前,她手里压了几百单生意,不得不暂时停止接单,等到10月份以后再开单。“现在的订单也得等到年底甚至明年,客户才能拿到衣服了。”欧阳说。

以前汉服定制随时穿随时定,可如今想要定制一套汉服,没有几个月是拿不到手的。卖家会挂出来现货和期货的选项供客户选择,中低端汉服一般有现货,想要一套量身定做的汉服,必须等待,因为订单太多,赶不出来。对于高端汉服,一般得五六千一套,更有一万多一套的。

“我知道一家最受欢迎的高端汉服定制机构,他们手里接的订单已经排到2020年11月份,也就说,现在下单一套高端汉服,最早明年底才能穿上身。”欧阳说。

其实,大多是人认为汉服就是指汉代的服饰,这是一个误区,所谓的“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总的来说就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不是指汉代的服饰,而是指汉族传统服饰。

“三四十元也能买一套古装,但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因为不是原有的形制。传统的汉服与戏服、影楼装、影视装有本质区别,汉服有严格的形制,因为他里面包含了文化礼仪和内涵。”杜明夏说。

汉服婚礼、汉服写真照、汉服成人礼、汉服祭祖……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在重要仪式等场合穿汉服、行古礼,将回归传统作为一种新时尚。“汉服经济”由此兴起。

古饰、摄影、中式婚礼……汉服产业链经济处处开花

传统文化的兴起,带动的是一系列产业链。“汉服是一条线,以文化为魂,它和古琴、手工古饰、摄影、婚礼、中式插花、旅游、书画等都有交融点,形成一条社会礼仪、文化展演在内的产业链,很多人被吸引,其实是一种文化认同和自信。”杜明夏说。

古香古色的团扇、灯笼、包包非常受欢迎。因为看好“中国风”配饰的发展前景,2008年苏国友成立原创工作室,生意真正火起来是从今年开始。“我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我媳妇全职做手工配饰,如今订单都赶不过来,做出一个接着就被买走。”苏国友说。

虽然有工作室,但买卖主要从线上进行,买家以学生居多,一个“中国风”的包包卖100元,如果面料是绢丝或真丝,要卖到三四百元,零钱包一个也得三四十元。手工灯笼108元一个,基本不存货。“相比汉服,古饰只是周边配饰,搭配汉服佩戴,更有古典感觉。”苏国友说。

2018年6月,开婚纱影楼的化龙转型做起汉服拍摄,成立初九汉服摄影工作室。“我本身是汉服社社员,对此感兴趣,又看到这里面的商机,所以我坚决转型做起了这一行。”化龙说,汉服对形制要求较高,这与之前拍婚纱照可完全不同,每件汉服背后都有其内在含义,所以要搭配合适的妆容,而不是之前拍摄婚纱照那样一套妆容换好几套衣裳。

每套汉服拍摄300元,生意好的时候每天都有单。“刚刚起步,虽然现在汉服拍摄还不够火爆,但是我看好前景,随着传统文化的推进,肯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拍摄。”化龙说。

“还有古琴、中式婚礼,这两年在临沂也慢慢兴起来了。新郎新娘穿上传统汉服,举办一场仪式感满满的中式婚礼,礼仪背后包含的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它体现的是婚姻的责任、忠贞、休戚与共。”杜明夏介绍说。

在苏国友看来,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商机,人们在追寻它们外在的美感之外,应该更多地关注内含的文化实质,用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品位内涵、品格修养,真正做到表里合一,这才是对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和推广。

>>>专家声音 追捧其表更应爱其里

“一个民族的文化产品能够长久屹立在浩瀚时空之中,是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不是表面上的‘花拳绣腿’,汉服能够复兴起来亦是如。但穿汉服不能只图它的好看,更应该了解其核心的文化内涵。”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国伟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服能够普及,是我国软实力的体现,也是我国民众对传统文化自信的表现。也希望大家不是只喜欢它的外表,不是“赶潮流”“一阵风”。

汉服带来的不仅是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也促进了一些网红打卡店产业形成,产生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带动了一些特色产业的发展,为相关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张国伟表示,更重要的,汉服在身,男子多一份从容与儒雅,女子多一份娴静与温婉,汉服带给我们直观的审美感受之外,还可以引发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探寻。有的人也许是因为喜欢优秀传统文化而选择穿汉服,有的人也许因为喜欢汉服而进一步对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无论由内而外,还有由外而内,这都有助于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临报融媒记者 崔洪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