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新时代
  • 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寻茶组内容
  • 临沂市人民政府

本站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本站新闻

抗战时期大众日报社印刷厂在莒南

时间:2022-06-21 15:34:15 作者:临沂民生网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滨海区沭水县、莒南县一度是山东省战工会、分局、省直机关和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驻地,作为山东省委、华东局机关报的大众日报社机关、印刷厂等部门更是长期驻扎在当时沭水县、莒南县境域内。

随着时光的流逝,七十多年前的这一红色新闻文化单位的迁徙路线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模糊不清了,随之爆出的是随意性很强的多区域、多地点的大众日报社印刷厂旧址,既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又失去了历史科学、尤其是思想教育意义重大的红色历史文化的严肃性。

为强化红色文化的严肃性,现根据陈华鲁编著的《大众日报史话》;陈庆堂编著的《红色堡垒镇—莒南县洙边镇》;于光《关于山东大众日报社印刷厂、山东新华印刷厂和山东新华书店成立经过的回忆》等可靠史料,草成此文,以期达到正视听、明史实的目的。

19413月,时任八路军大众日报社印刷三厂厂长的于光同志,带着一台脚蹬铅印机、20多名工人和部分铅字,由蒙山到滨海区筹建大众日报社印刷厂。5月,大众日报社印刷四厂在沭水县王家怪草村(今莒南县)建立,该村当时就有党支部,书记是王廷里,群众基础比较好。于光任厂长,排字股长邢西彬,装订股长张道奎,印刷股长黄德甫,管理员宋树君,全厂不满30人,有7个党员。秋天,徐华由三厂调到四厂任副指导员兼任校对股长。7月,正式生产,因技术设备不够,暂时不能印报,只能印书和文件。

1942年春节过后,大众日报社人员在反“扫荡” 中随省机关分批转移到滨海区,大众日报社领导人积极筹备出报,经过半个月的休整,开始工作,人员增加了已停刊的《滨海时报》的宋英、庄子正等同志。出报的关键是印刷,这时印刷四厂已搬到一一五师师部附近古城庄(今莒南县),又从沂蒙印刷二厂调来机器工人岳健民和发行部3人加强力量,31日《大众日报》“战时版”第一期出版。

       19427月,由于日军“扫荡”造成的出版发行等严重困难局面,报社领导决定迅速扩建滨海四厂,当即调驻沂蒙二厂四开机和田洪发、黄维新等8名工人,还有一厂的铸字炉和刘玉华等4名工人,于7月下旬,自己动手,群众帮助,武装掩护,冲破险阻来到滨海四厂驻地沭水县古城庄(今莒南县)。为了安全,机器安在离古城5公里的隐蔽小村石河地下窖内,古城排完版,夜里,由工人王公挑着120斤重的铅字送石河印,印完秘密运出分发。81日,本报铅印第三六0期正式在该厂出版,并且此后一直在此出版。

19431月,为了纪念大众日报诞生四周年,5日至7日,报社在驻地庄庄(今属莒南县)召开了大型座谈会,到会有党政军民各机关负责人及各地士绅名流共200余人。5日下午,陈沂代表报社职工向来宾致新年慰问与敬意,并阐述本报进一步群众化方针;接着来宾讲话祝贺,临沭县71岁的徐金六参议长即席朗诵祝词:“大报诞生兮于今四年,大笔如椽兮义正词严,大道为公兮主义频传,大增产量兮提倡星田,大声疾呼兮日寇快完,大好河山兮今年归还”,朱瑞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对本报的成绩和缺点给了恰当的评价,并提出今后三项任务;接着报社职工代表张安涛致答词。会后,来宾举行会餐和晚会。6日清早,士绅名流座谈对本报及对三三制、群众运动、区村干部执行政策等问题意见,大家畅所欲言至黄昏,晚饭后继续进行;最后朱瑞发言,感谢大家诚恳的建议和批评。他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枣树上有不结枣的风杈,人有的手长6个指头,这些风杈和多的指头是没用的,甚至有害,必须除掉。说得大家心悦诚服。座谈很晚结束,由国剧研究院演出京剧《木兰从军》助兴。7日晨,通联科召开通讯员座谈会,对通讯报道工作畅述已见;下午,全社职工开会,漫谈一年来工作并提出意见,会上宣布模范人物名单,有战斗英雄魏若愚,模范工作者有丁九、文菲、吴建、王伦光、乔建寅、刘承塾、陈冰、赵传训、郭允贤、张安涛、刘玉华、王公、黄凤宪等20余人(内分一二三等),并发奖品留念。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展览会,展品有本社所印各种报纸、书籍、自制油墨、纸张、机器。有模范人物画,其中通讯员王公夜间顶风冒雪挑版送版、赶着毛驴送报;交通员黄凤宪送报,从滨海至沂蒙夜行120里,夏天有一次患痢疾,一会就大便,为了抢时间,他干脆脱掉裤子,只穿蓑衣,走近庄时再穿上、胜利完成任务,观众深受感动。

19431月中旬,报社向北迁移,编辑部、通讯部驻莒南县南甘霖,秘书处驻北甘霖,战邮总局驻书院。接着整顿工厂,3月初,在沂蒙的两个印刷厂,由吴森、战光济动员带领一批工人和部分器材留给鲁中区党委,成立鲁中印刷厂,负责印《鲁中日报》;另由徐华、于民一、李春松带领部分工人和机器来滨海与原印刷四厂合并,成立印刷总厂,厂长李辛夫,副厂长徐华、于光、冯志诚,并实行分散建设,排字、铸字驻潘家岭,由徐华分管;机印驻刘家砚柱,由于光分管;装订驻石门涧,由冯志诚分管,各分厂之间相距七八里。不久,6月,滨海印刷厂并过来,又分两个厂,一厂驻潘家岭印报,厂长徐华,支部书记刘建成;二厂驻刘家砚珠印书,厂长于光,支部书记于民一。李春松任两个厂的技师。同时建在鲁中沂南县的造纸厂、油墨厂,也于3月迁来滨海莒南县,安在万家扁山卧虎寺大庙内,厂长白铁华,支部书记曹国欣。

从此报社各直属单位也彻底完成了由沂蒙至滨海的大转移,这样太大方便和加强了集中统一领导。

19433月,滨海区实行精兵简政统一领导,中央决定取消一一五师翻号,师部与山纵指挥部合并为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同时分局决定一一五师战士印刷厂合并报社印刷厂,报社仲星帆、李辛夫特去战士厂驻地净埠村开会,表示热烈欢迎,要求互相学习,加强团结。该厂铅印部分并到报社一厂及二厂,一厂迁至石河,并代印《战士报》,白刃驻厂编辑;二厂迁至庄庄仍印书;石印部分与原报社石印厂合并为三厂,厂长于民一,副厂长吕纪,任务印书刊画报及宣传品,山东画报社袁立盛、宋大可、刘保章等同志一起并来。该厂仍驻后净埠村。原师部资料室也合并报社资料室,并带来大批图书资料,任务为报纸宣传和丰富职工学习文化生活服务,主任张帆,原负责人李干法作编辑。报社秘书处下成立出版科,专管书刊出版,科长周保昌,副科长丁勋南。

这次的机构和人员有比较大的变化。余光任合并后的厂长兼支部书记,吕纪是工务主任(实际是主持生产的副厂长),高克辛任支部副书记(主管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于一民任指导员(主要负责驻地附近的民运工作),王杰任工会主席。校对股长刘健,副股长郑和、刘钦;排字股长邵玉林、董文精;印刷股长田洪法;装订股长孟凯,副股长张道奎;石印股长张荣秀,副股长李彪、马保林;铜版股长袁立盛;医务是傅玉章和张辛;总务股长沈士庭;铸字股刘玉华、打版股孙诚等同志则调到印报厂去了。三个厂合并后,设备比过去齐全了,厂的规模、人员编制扩大了,印刷任务也相应重了。印刷品内容很广泛,除了印刷《斗争生活》等党刊及理论书籍外,还印刷《山东文化》《战士画报》《山东群众》《山东青年》《教师之友》《新儿童》《大众歌声》等杂志,印刷《整顿三风》《整风参考资料》、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整风文件,印刷《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白毛女》《血泪仇》《平鹰坟》等反封建的文艺作品,印刷《狼牙山五壮士》等歌颂战斗英雄的文艺书刊,印刷《劳动模范赵占魁》《兄妹开荒》《大变工》等宣传发展大生产的书刊,此外还印刷小学课本、年画及抗战宣传品。后来115师抓到一个日本俘虏叫夕田的,经过教育,和我们一起排印日文宣传品,向鬼子据点散发。

1944820日,日寇又一次重点“扫荡”滨海区,驻古城庄的印刷三厂副厂长吕纪去秘书处未归,只厂长于民一在厂布置较晚;21日夜,临沂敌人东渡沭河,向东合击东泮,继占洙边;一部分又东去朱梅,正经过前古城。三厂驻后古城未料到敌人夜间出动,来得如此之快,工厂器材来不及挖坑埋藏,所印课本及伟人像便藏在村东南草垛里,纸张有的藏在村东地瓜窖里,有的埋在河边沙窝里,最后机器拆开扔进村东北水坑里。陈作仁、朱金辉、孔祥铎等10儿人在村旁留守监护;甄洪金速去秘书处报告,其他人员就地疏散。饮日上午,敌人果然进村大肆抢掠破坏,除了纸用牲口驮走一部分,有的点火,草垛点火课本全烧。中午敌人撤走,北山上的同志迅速进村检查救火,工人赵庆洪、马保林根据群众指点,在村东南土地庙旁捉了敌人掉队的机枪弹药手太田长正,当天送交军区司令部。这天夜里赵庆洪和民兵张英美还在村头高梁棵里窜出捉到两名伪军。敌人来时,管理员朱金辉在菜园里锄草捉虫,始终坚守岗位。

194411月中旬,莒县全境解放,滨海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形势需要,山东分局、军区、政委会等领导机关向北迁十字路以北筵宾一带。12月上旬起,报社各单位也随之向北迁移,编辑部、通讯部驻东良店,秘书处驻良家店子,发行部驻泉龙头,印刷一厂驻大岭;一厂迁移期间二厂印报,一厂安完机器继续印报。

194412月,大众日报社印刷二厂迁王家野疃印书。1945513日二厂同志展开反“扫荡”斗争,16日,大众日报社印刷二厂在王家野疃留守的同志误伤山东军区后勤部的供应科长老红军蔡干元。张渭青、冯志诚同志化装商人去上海购买印刷机等(张渭青是电影《51号兵站》的作者,冯即为“小老板”)。

19454月底,大众日报社驻莒南县扁山、曲流河,印刷一厂迁沭水县老子峪(今莒南县),机器安老子峪庙内。7月上旬,印刷二厂由王家野疃迁沂南县高家仲疃。

1945929日,随着抗战胜利,山东省委机关迁驻临沂城,大众日报社也随之迁移到临沂城,老子峪印刷一厂迁临沂城东坡埠村,101日继续印报。印刷二厂也从沂南县迁临沂城东埠前店村印书。

以上所述,是大众日报社印刷厂在当时滨海区沭水县抗日根据地的活动情况。它在沭水县的革命斗争历程,既是一首大众日报社八路军指战员英勇抗日的光荣新篇章,也是一部唤醒沭水人民团结在共产党八路军周围坚持抗战的光辉历史。

文章最后,回顾一下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大众日报及印刷厂的抗战斗争经历。

193911日《大众日报》于沂水县王庄创刊。编辑部驻王庄,印刷厂驻云头峪,营业部驻夏蔚。19398月至1940年,《大众日报》移驻沂南县高湖、岸堤、岱庄、孙祖、青驼、马牧池、依汶一带。194010月至194112月,《大众日报》编辑部、秘书处、印刷一厂由沂南移驻东蒙山薛庄、石栏、凤凰崖一带。其余仍在沂南县岱庄、孙祖、马牧池、岸堤一带。

19421月《大众日报》编辑部、秘书处由鲁中沂南一带转移至滨海区沭水、莒南、临沭、赣榆县,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开始印刷厂仍留在鲁中沂南县,1942年下半年印报厂迁滨海,其余各厂仍驻鲁中沂南县。

19459月,《大众日报》编辑部、经理部、印刷厂由沭水县、莒南县、沂南县迁到临沂城。

194611月从临沂城北俄庄、集西迁至莒南县良店和钓鱼台一带。后因国民党军进攻,又转移至莒县寨里河附近。

19475月,《大众日报》编辑部、经理部和印报厂从莒县寨里河迁移到五莲县前后长城岭、宋家庄子一带。在国民党军队占领诸城后,报社一度由五莲县转移至日照县大坡、黄墩和莒南县草岭前一带。不久又由日照、莒南返回五莲前后长城岭。

19485月,《大众日报》编辑部、经理部和印报厂由五莲县前后长城岭、宋家庄子、仁里迁至青州南子庄和临朐县城西南一带。

194941日,大众日报社由青州、临朐迁至济南市。《大众日报》进济南至今四次变换社址:进城开始社址在经二路纬二路东原国民党中央银行旧址,工厂在经三纬二路路口;1952年,报社编辑部、经理部、《农村大众》报迁至经二纬二路北侧新建社址(即现在省总工会驻址)。

19588月,《大众日报》编辑部、经理部、印刷厂和《农村大众》报全部搬至济南东郊历山路141号新建社址。19905月,大众日报社又迁至新建现社址——经108号,后改为46号。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大众日报社曾先后在莒南县十字路、大店、坪上、板泉崖,赣榆县柘汪、黑林,郯城县码头,临沂县洪瑞、相公庄、汤头,莒县城、诸城、胶县、高密、莱阳城、烟台市、威海市、鲁中沂南县界湖、依汶、岸堤、蒙阴城、新泰、莱芜、太安、博山、张店、周村、临朐、青州、羊角沟、青岛外围薛家岛,和东北营口、大连等几十个城镇和集市,设立过商店、采购站和联络点,负责印刷材料、纸张、油墨、机器采购和对敌人占领地区的贸易活动。

上述这些情况是大众日报社印刷厂演变的经过、而报社的三厂、二厂(即新华书店印刷三厂、印刷二厂也就是济南新华印刷厂的前身、大众日报社出版部是山东新华书店总店的前身),山东省邮电局是在大众日报社发行部和战时邮局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作者:陈青)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