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直播网站、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涉贫主题视频激发了网民的公益爱心,使之助力慈善扶贫。但有些直播、视频有意诱使网民将个别贫困现象等同于普遍现象,将视觉贫困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绝对贫困,利用“人们心灵深处的柔软”吸粉赚钱。此类炒作不顾深度贫困地区已大有改观的实际情况,仍以自己陈旧的生活经验和臆测来判断当地群众的整体生活,忽视了扶贫干部多年来的成绩。
相关视频多采用自媒体个人与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聊天的画面,多用“爷爷黝黑的皮肤,干裂的嘴唇,颤抖的双手,佝偻的脊背,让人泪目”“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成了,他的愿望却是给妈妈买一套新衣服”等煽情、猎奇的话语吸引眼球。在某部视频中,一位老人步行5公里去城里卖南瓜,他对着镜头说,自己经常7、8天吃不上饭,仅靠喝水。还有视频将贫困老人对着镜头下跪、大哭等镜头配上悲情音乐,以渲染情绪。某扶贫干部反映,此前有所谓爱心博主以扶贫之名,将村民带到已经不住或者只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居住的老村落、老房子中拍摄视频。
这些视频在展示完“房不能住”“衣不蔽体”“吃发霉食物”等内容后,大都以赠送生活物资,呼吁社会帮扶等做结尾,获得大量网友点赞。一些网友还表示,看了视频“哭得稀里哗啦”,对视频中贫苦的孩子们表示同情。此类视频通过预先“人设”、诱导性提问、特意摆拍、雇佣演员等非正常视频制作方式突出、放大个别案例以吸引流量,加火升温,炮制热点。熟悉此类视频玩法和套路的网友都知道,这些自媒体利用慈善名义在直播网站、短视频平台上作秀、吸引眼球。所谓慈善的背后,捞钱才是目的。而平台运营商,在利益诱惑下纵容弄虚作假和炒作热点等行为,助长直播贫困类短视频日渐成势。
虽然我地区此类现象还没有盛行,但是应该提高警惕,区分真假,正确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助力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