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新时代
  • 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寻茶组内容
  • 临沂市人民政府

公益慈善

您的位置:首页> 公益慈善

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善意有多难,一杯咖啡改变世界

时间:2017-04-17 09:35:03 作者:临沂民生网

提供“待用咖啡”服务的欧美咖啡店

 

■  张宝钰

咖啡店里,如果有人突然递来一杯免费饮品,你会欣然接下,还是有所迟疑?乐善好施是好事,但这种善举在生活中却往往遭遇怀疑和不屑。一次偶然的做好事受挫,让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心理学教授桑迪·曼恩(Sandi Mann)开始思考,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善意,为何在日常生活中变得如此之难。

“自始至终,最多的反应是怀疑”

由于工作关系,桑迪把家搬到了英国老城利物浦附近的普雷斯顿。一天上午,她带着孩子们去附近的咖啡店享用早餐,由于7岁的儿子不想喝咖啡,桑迪决定把套餐中一杯多出的咖啡免费让给其他客人享用。

“我以为会有人欣然接受并觉得开心。”桑迪说,“恰恰相反,没人愿意接过这杯咖啡,我看到很多困惑的目光,那些眼神好像在怀疑我是不是朝咖啡里吐痰了,或者这杯咖啡有毒。”桑迪只好放弃了。“不应该是这样啊!甚至我也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事了,但我只不过是避免浪费,想给其他人享用。”她说。

意外受挫的桑迪开始思考为他人付出的“慷慨哲学”,并去了解为何人们会拒绝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接下来的13天,她几乎每天出现在这家咖啡店,多买一杯咖啡,并尝试把它送给其他人。下雨天,她还试着为别人提供雨伞,或者为人付停车费,让排在后面的客人先结账离开。

“我不指望获得什么回报,而是希望能形成传递善行的蝴蝶效应,最终让爱心流遍世界。”桑迪说,“但是,自始至终人们最多的反应是怀疑。大家从小就被教导,陌生人可能会带来麻烦,甚至危险。”

降低“施善者的高度”

在查阅相关书籍的过程中,桑迪发现为他人购买咖啡有悠久的历史。在一个世纪前的意大利,那不勒斯人造访当地一家咖啡馆时总会购买两杯咖啡,一杯给自己,另一杯留在柜台,供囊中羞涩的人稍后认领。

人们把这种善举称为“待用咖啡”。虽是举手之劳,背后浓浓的人情味却让它在百年后仍被人称赞和沿用。

《待用咖啡:日常生活中的智慧》一书的作者、意大利作家卢西亚·科瑞申佐(Luciano de Crescenzo)曾表示,这是一种非常优雅和智慧的做法,施善者和受助者并不谋面,慷慨之人没有被贴上炫富的标签,后者也不必感激涕零。

时下低迷的欧洲经济,让“待用咖啡”及“为他人付出”的概念再度流行起来。邻近意大利的保加利亚已有150家咖啡馆自发联合成立“待用咖啡”阵营,推广这项善举。美国《赫芬顿邮报》称,英国的星巴克也用这种方式来实践慈善事业,他们会把每一杯“待用咖啡”折合成现金捐给慈善机构。

把自己的做法和“待用咖啡”进行比较之后,桑迪决定换个方式来“推销”咖啡。首先她降低了“施善者的高度”——仍然是奉上一杯免费咖啡,但桑迪明确表示这是儿子不想喝的,“仍然会有人拒绝,但我清楚地发现,他们的怀疑消散了,他们会微笑并说谢谢。最后,有位名叫瑞秋的女士接过了那杯咖啡,紧接着,下周她就找机会请人喝了一杯”。

“相比我之前的做法,后来的方式更有逻辑性,但同时显得没那么无私。重点是,人们更接受后一种方式。”桑迪说。现在,她提出的“为他人付出”已成为备受欢迎和影响力甚广的行动,在网上搜索相关词条,能读到很多温暖人心的助人故事。

桑迪把自己在全球各地做好事的欢愉和尴尬记录下来,整合成《为他人付出:一杯咖啡改变世界》一书出版。桑迪表示,她会把版税捐给肌营养不良症患者。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桑迪建议抑郁症患者多参加公益事业。她发现,常怀慈善之心对治疗抑郁症很有帮助,可以激发起病人久违的快乐和满足感。

“这不是治愈方法,但它很有效,患有抑郁症的人总觉得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也发现不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简单地做些慈善工作大有益处。”桑迪建议人们在自己感到舒适的范围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对别人微笑,或是与售货员愉快地聊天等,“赞美别人是简单的小事,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善意举动”。

打印